邊緣計算聽著耳熟,不過它到底是什么?2016年,由華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英特爾公司等聯合倡議發起的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給出的定義是這樣的:邊緣計算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連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從概念上,邊緣計算可以看作是云計算的補充。把云計算延伸到網絡邊緣,在最靠近用戶的地方提供服務,就是邊緣計算。
從功能上,邊緣計算正在解決電網數字化應用中的三大問題:
1、電網數據量大、傳輸成本高
在使用以中心服務器為節點的云計算時,終端產生的數據需全部上傳到云端。傳輸路徑長、傳輸數據大等問題導致系統資源被過度消耗。在邊緣計算中,數據在靠近用戶側的邊緣節點被分析處理,不僅節省了寬帶成本,而且緩解了網絡擁堵,降低了延遲,提升了應用的響應速度。
2、傳輸路徑長,數據安全無法保障
將終端設備采集的私密數據傳輸到中心服務器模式路徑較長,意味著數據暴露在網絡中的時間過長,這無異于增加了數據泄露的風險。邊緣計算可將相對敏感的數據在邊緣直接進行分析處理,省去傳輸環節,提高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3、數據處理不及時,網絡時延難避免
越來越多的數據業務場景需要超低的網絡時延。在“統一收集、統一處理”的模式中,快速的響應速度讓中央云端“力不從心”。而邊緣計算的應用意味著只需將處理結果和必要數據傳至云端中心服務器,這樣不僅節約了帶寬、存儲、算力成本,提升了處理效率,也分擔了中心服務器的計算任務,減輕了中心節點壓力。實現數據處理業務就地就近、靈活堅強發展。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